我叫龔成蔭,是中核華辰安裝分公司第12管人力資源主管,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關于我們一家三代人投身核工業建設的故事。
1955年1月15日,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召開,會議討論并決定建設中國自己的原子能產業,從此,我國核工業建設拉開序幕。如今的中國核電在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后逐漸成為走向世界的“國家名片”,而我的家人連續三代投身核工業建設,把核工業人視為走向世界的“個人名片”。
1958年初,我國首批核工業建設項目的廠址選定,急需組織一批施工隊伍前往施工。經中共中央決定,二機部從建工部蘭州工程局先后選調了一批人員組成了3支施工隊伍,承擔核工業西北3個工程的建設,另外有不少人民解放軍戰士、民用建筑公司工人加入其中。而我的祖父和外公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,更是服從祖國戰略需要,在1959年義無反顧地投身核工業偉大事業,承擔起504廠的施工建設,成為后來中國核工業第二一建設公司的第一批員工。
祖輩們的一生是奔波奉獻的一生,我曾在孩童時期經常聽他們講述“單位是永恒不變的家”,而這個家庭住址卻一直在變化。我的父母出生在504廠,在814廠度過了美好的童年,又在405廠結束學生生涯,后相識相愛成家立業,生下我后,又輾轉至陜西省西安市工作。在我的記憶里,父母的工作地點涉及陜西、甘肅、福建、江蘇、四川等5個省份。跟隨項目落地成家似乎成為了核工業人共有的一項生存法則,而核工業精神也深深熔鑄在了我的血液當中。2019年,我從父親手中接過“接力棒”,成為了一名新時代核工業建設者,也成了一名“核三代”。
剛剛進入公司兩個月,我所在的管理部響應公司號召,由蘭州前往嘉峪關——中國核城,挑起重點項目安裝重任。這里對于團隊的其他成員來說,陌生又神秘,可是我卻有著一種回家的親切感,因為祖父在建廠初期參與了地質勘探,父親先后參與了404廠區輸水管線二期、三期、以及多個號哨等工程建設,深耕戈壁八年有余,后因工作需要又去了西南地區。而我又來到了這里,用行動延續祖輩、父輩的奮斗基因,傳承老一輩核工業人“我愿以身許國”的家國情懷。
2023年是我入職華辰的第五年,五年來,我不僅收獲了成長,也收獲了愛情,從同事、朋友再到夫妻,我們用角色的變化來書寫“硬核愛情”。一路走來,從如何將工作做對,逐漸成長為不斷思索如何將工作做好。起初作為第12工程管理部唯一的綜合辦公室人員,我身兼數職,除了要完成人力資源管理員本職工作外,還要兼顧行政后勤、勞務、文書等工作。通過在多種業務中鍛煉,讓我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成長,在項目建設中的“貢獻率”也進一步提高。期間,在工管部創號小組全體人員的努力下,我們取得“福建省直級青年文明號”榮譽稱號,同年參與專業工程安裝QC小組的《有效提高澆筑池不銹鋼管道焊接一次驗收合格率》課題發布,取得現場單項成績最高分,小組獲得陜西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。
祖輩們在荒原戈壁搭起帳篷,開啟了艱苦創業打基石的奮斗征程;父輩們扎根戈壁一往無前,為筑牢國家安全基石揮灑青春和熱血;作為新時代核工業建設者,我們要接續奮斗,為建成世界一流核工業強國貢獻青春力量。
“獻完青春獻終身,獻完終身獻子孫?!边@是老一輩核工業人踐行使命任務的具體體現。以后的日子,我還將繼續傳承核基因,不忘初心砥礪前行,為我國核工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,將我們的故事講給“核四代”聽。